业务板块
BUSINESS
文化传播
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短评集锦(二)
2024-09-21
2024年9月6日,作为“2024赣鄱好戏——江西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的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在南昌上演。此剧汇集国内顶尖主创团队,由陆川担任编剧和总导演,由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和北京舞蹈学院出品。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的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观摩及评论,现将短评内容汇辑如下: 钟信玉认为 关于舞剧《天工开物》,主要关注到以下三点: 一是舞蹈语言与劳动主题。舞剧《天工开物》以书中记载的多种农业、手工业技法为对象,提炼出多种舞蹈语言,通过捕捉质朴的劳动状态,使得舞蹈动作更具表现性、代表性。观众能从舞蹈中看到插秧、缫丝、打铁、拉胚、抽拉风箱、浇筑等劳动情形。劳动时节奏的欢畅、稻田里收获的喜悦、大碗中酒的浓香、铸铁时场面的炽热……这些感受扑面而来,直观的传达了劳动之美。《天工开物》所传达的是尊重民生民本、脚踏实地、热爱生活、积极创造。剧中宋应星在观察调研民间劳作时,眼中有光、心中愉悦、充满活力,不仅观察、描绘、记录,也身体力行、躬耕实践,是我们当下劳动者、年轻人应有的样子。 二是青年宋应星与老年宋应星在同一时空的穿插。剧中,青年宋应星与老年宋应星似是两条不同的情感线条,一个朝气蓬勃勇于尝试,一个沉稳殷切坚定,他们的情感互动,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在著书阶段,灯光的引导将青年宋应星与老年宋应星交织,背景时而明亮时而暗沉,人物时而活泼欢快时而停驻思考,似老年宋应星在回忆年轻时的所见所闻以此著书,又似老年宋应星引导年轻时的自己好好观察与思考。在舞剧开始,老年宋应星将一支笔作为簪子插入了青年宋应星的发髻中,青年宋应星用这支笔参加了科考,记录考察了各种农业手工业。剧末,青年宋应星将这支笔还给了老年宋应星,这里完成了宋应星一生的对答。 三是光影效果下的剧情表达,“樊笼”与“唤醒”。本剧舞美效果精绝,给观众带来了很好的审美体验,也创造性的完成了剧情的特殊表达。当考取功名成为宋应星精神上的樊笼,舞台上思维的东西被物化,那些“经史子集”在舞台中多次出现,宋应星穿梭于书页,一道道光的条纹似栅栏乍隐乍现,形象的构造了一个束缚宋应星45年时光的樊笼。高潮部分,宋应星最终被底层人民劳作的气息所唤醒。舞台中苍老而布满沟壑的黝黑的手在不断翻转中达成了宋应星情绪的外放和表达,舞剧中的全息影像带来了神奇的震撼效果,将数十年来的樊笼打破,宋应星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蒋国江认为 《天工开物》一剧结合宋应星的人生经历及著作内容,独具匠心地倾力塑造了一位毕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平凡而伟大的先贤形象。青年时期的宋应星怀抱济世理想,试图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实现政治抱负,但此时的科举制度已僵化为机械的八股取士制度,而他又身处政治腐败之明末,故而屡屡落第,困于场屋多年。是继续应试至白头,还是拨转人生航程,寻求更有意义的事情?宋应星果断选择了后者,从此专心致志为百姓著书,为苍生造福,并沉醉其中。 剧中亦对宋氏兄弟的手足情深及长兄如父进行了细腻演绎,尤其是浓墨重彩艺术还原了《天工开物》的创作原委及所蕴含的民间智慧和匠人精神,写宋应星“察地理,辨物宜,考之载记,访之士人”,详细观察和记录稻作、纺织、陶埏、建造、冶炼等农业和手工业生活场景,并撰入书中,以此全面展现17世纪江右百工之人的智巧与创造,弘扬中古社会华夏科技文明之光。这些都通过一帧帧精巧画面场景和舞者的精妙演绎呈现出来。虽然他的著作当时在国内并未得到重视,但却流传及影响到世界各地,实现其惠及四海、泽被后世的理想和愿望。  剧中还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和时空观念,并融合舞台、影像、多媒体等元素,将现代视听与古代科技同频共振,使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又根据剧情发展需要编织进各种舞蹈和音乐。舞蹈有充满着古典灵性和韵美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多人齐舞,又有惟妙惟肖并洋溢着江南风情和生产生活气息的插秧舞、养蚕舞、酒曲制作舞、冶炼舞等舞蹈,而且布局合理,疏朗有秩。音乐注重美感与和谐,并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风格有机融合。“大考”后肆意渲泄等场面,突破古典和民族音乐多平和、少剧烈的韵律特点,以此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或喜或悲情绪;有的还添加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等方面音乐素材,以此展现火热欢腾的农事或手工作坊劳作场景。舞美设计玄美、空灵、静雅,既有明代社会风情画卷的精细还原,亦有炫丽时尚的现代之美,又充溢着书香卷气和人文情怀,剧末纸屑纷飞、巨轮出海等场景的设计亦别出心裁,观众因此享受到一出震撼心灵而又逸趣横生的沉浸式多元文化体验。 童孟遥认为 大型舞台剧《天工开物》讲述了我国古代综合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成书始末、记载内容以及对后世的重大意义。主创借助核心道具——一只毛笔的传递,将青年宋应星与老年宋应星巧妙衔接起来,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满的叙事闭环,讲述了宋应星从青年到老年的半生遭际以及明朝末年山河破碎的动荡疮痍。正是这种出仕亦无法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无力感让谨守科举之道的宋应昇改变了想法,宋氏兄弟间原本因正统书或闲书的认知分歧逐渐消弭,达成共识,认可了《天工开物》的价值与意义——“只要这本书在,中国的文明就在”。 编舞根据不同的舞台内容需求和艺术效果,精心编创了群舞、双人或三人舞、独舞等表现形式,并各有不同分工:群舞如插秧舞、举子科考答卷舞、盾牌舞等用来表现时局背景、劳动场面或者其他场景叙事;双人舞和三人舞表现兄弟朋友间的情感和争执;独舞则用以阐发宋应星复杂的内心世界,包括疑惑、无奈、苦涩、释然和悲愤等多重情绪。但即便是同种舞蹈形式,因为时局、心境的改变而被赋予了不同情感倾向,如青年时的双人舞和独舞都是轻松而张扬恣肆的,一如此时的宋应星志向昂扬;老年宋应星经历过屡试不第、兄弟分道、家国破碎等人生挫折后,舞蹈语言变得低缓沉重而滞涩,将宋应星前后的人生境遇借助舞蹈动作形成鲜明对比,丰满了角色特质。 除了运用擅长的科技化、影视化镜头语言外,导演陆川还利用大体量的、带有象征意味的舞台道具来增强舞台张力,同时又隐隐形成一种刻意的对比,表达了截然相反的情感意图,如舒朗有间的巨大稻穗道具在舞台占比并不大,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给观众留下生机盎然的观感;而作为剧中所谓正统书籍代表的《曲礼》等硕大书页道具,将舞台挤占地满满当当,人物深陷徘徊其中,则寓示着他们被时代、礼教、规矩挤压和限制,道出了时代的局限性,凸显了《天工开物》这本书突破时代的先进性和独特性。 更为巧妙的是,主创成功实现了艺术舞蹈与文字记载的互文效果,将《乃粒》《膏液》《冶铸》等记载了民间各种技艺手法的抽象文字篇章以可观可赏的舞蹈形式具象化,而这些动态化的舞蹈语汇也即时具有了丰富可感的灵魂,让观众对这本著作有了最真切的体验感和观摩感。
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短评集锦(一)
2024-09-21
2024年9月6日,作为“2024赣鄱好戏——江西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的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在南昌上演。此剧汇集国内顶尖主创团队,由陆川担任编剧和总导演,由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和北京舞蹈学院出品。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的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观摩及评论,现将短评内容汇辑如下: 陈燕华认为 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以明代江西奉新人宋应星的人生与著作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发生于17世纪中国文化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中国故事。要将宋应星及《天工开物》搬上舞台并非易事,因为这个故事所关涉的不仅仅宋应星个人的际遇,还有其身处其中的明代晚期复杂的社会现状,以及蕴育了《天工开物》的充满了反思、反叛及创新而多样的晚明文化思潮。 《天工开物》的舞台以两种基调为观众呈现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明代末期,宋应星和兄长宋应昇及好友涂绍煃追逐功名、困于科举之中的世界。宋应星在这个世界中颠沛流离一生却终无所获,其最亲密的兄长及好友又在国破家亡时以身殉国。这个世界如牢笼,舞台上《四书》册页高悬,似不可冲破的藩篱,士子们穷经皓首,作困兽之斗。 另一个则是《天工开物》所呈现的“无关功名”、只言“物”与“事”的理想世界。宋应星一生思想以“气” 为核心,以对抗程朱理学的“理”。宋应星认为“气”胜于“理”,“气”能成就“物”和“事”,宇宙的原则都蕴含在“气”的变化之中,在这种变化中“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以成宇宙”。《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技术知识,意在揭示纷繁复杂的“物”与“事”,发现其中的宇宙原则,并最终将世界导向有序。因此对“气”的思考不在对于经书的哲学思辨之中,而在自然和现实世界中。《天工开物》的舞台在氤氲的水汽中展开这个“气”的世界,这是一个久被文人轻视的“造物”的世界,“乃粒”“乃服”“调丝”“膏液”“冶铸”……舞者手持各类工具在舞动中展示各类技艺劳动,充满了活泼而奔放的生命力。 《天工开物》的世界根植于中国传统悠久文化的土壤中,是从前一个世界中挣脱而出的,它既带有前者的烙印,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现代中国即将来临。 伍文珺认为 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是一台精致的商业化舞台作品,也是我省艺术创作“剧目+产业”跨界融合的探索性成果。该剧由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由总导演、编剧陆川,总编导高燕、孟可,作曲吕亮,服装设计阳东霖,舞美设计罗亚卓,视觉设计包尔温等成员组成的国内顶级创作团队倾情打造,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担任主演。剧作将《天工开物》著作中“乃粒”“乃服”“陶埏”“冶铸”“五金”“佳兵”等章节用舞蹈的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将它们融入进剧中宋应星“赶考”“大考”“著书”“山河”的人生际遇中,融入明末的动荡时局中。 该剧故事线叙述较为流畅,舞美、灯光、音响、音乐无一不精美,审美考究高雅精致。加之导演将在影视剧中熟稔的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这部剧中,让这部剧的视觉呈现精美无比。剧中的兄弟情、屡试不第、无用之书、家国情怀等也巧妙地切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关注热点和痛点燃点。名导、名主创、名演员的加持,全媒体的密集宣传,精致的舞台呈现,剧作内容的话题度以及粉丝效应让这部剧在南昌的两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罄。 剧场之外,配合这部《天工开物》所设的明信片、纪念票、打卡点、徽章制作、非遗漆扇、交流互动空间等“吸粉”活动及与《天工开物》配套的吉州窑茶具、《天工开物》书籍、分宜夏布绣、“天工开物”米粉、“江中”等商业业态也给这场演出赋予了更多价值:是剧目的演出,也是舞台“艺术+产业”的跨界融合,更有望实现通过舞台剧目宣传江西本土品牌及非遗产品的目的。 林宇认为 自戏剧产生之初就有了光、影的运用,戏剧舞台对于光、影的探索始终保持着无止境的追求状态,而舞剧《天工开物》这一跨界融合舞台作品中对光、影的设计与运用则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舞台上光影技术的巧思妙用点亮了该舞剧在叙事、抒情上的多重表达,丰富了舞剧艺术的传统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观剧新体验。 巧化道具。《天工开物》的“简”之审美,除了舞蹈动作之简,也体现在光影道具的妙用上,体现在以光代物的设计理念上,如开场以投影芦苇图形到光幕上而呈现的广阔平静的“芦苇地”,如宋应星和兄长、挚友赶考路上乘坐的“小舟”,以及在撰写“膏液”篇章时,多层圆环造型的投影瞬间将书中所载的榨油器皿浮现于舞台中央。这些由光影制造的道具,既有艺术至简之美,也有舞美至简的现实意义,既简化了道具的繁琐负担,又以科技手段再现了艺术手法的虚拟表达。 亮化人物。在《天工开物》“赶考”一幕中,一道椭圆形光束垂直照射在四名舞者身上,舞台其他方位则配暗光以弱化观众注意力,同时在舞者上方配有姓名介绍的上悬式前幕与之相呼应,使舞台画面呈现出影视剧片的屏幕既视感,既为舞台表现增添了新意,又交代了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而在“笔耕”一段,宋应星于山涧边行走、边思考,一道追光打在他身上,形成一处立于舞台上的人形和射在地面上的人影,形、影呼应,虚实对比,从多角度、多方位塑造了思索中的宋应星,表达了其志在百姓而不在功名的精神境界。 美化舞台、渲染气氛。在“赶考”一幕的“乃粒”舞段中,背景光由蓝及青至暗橙的切换,营造出了农民早耕晚归过程的天色变幻,为舞台营造了极富诗意的场景。 强化表达。在耕种的舞段中,一道道顶光依次照射在插秧的农夫们身上,其曲身弓背的身影整整齐齐地倒映在地面上,仿若一幅真实的田间秧苗写照,极为生动地表达了《天工开物》所载的农民之不易和粮食之珍贵。 点化主题。最后一幕幕布上宋应星的出现与渐离观众并消失于舞台,这种从有到无、由近及远、由明至暗的光和影以特殊的艺术媒介和手法,突出并强调了戏剧主题,传递了宋应星摆脱俗世观念、不负梦想以半生书写关于人民的著述的崇高境界,以新颖而直观的方式点化了主题、提升了意境。 胡杨认为 舞剧《天工开物》通过“序章”“赶考”“大考”“著书”“山河”几个章节,演绎了宋应星历经科考落榜,却痴迷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从而悉心观察、笔耕不辍地编撰了《天工开物》这部记录中国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几千年来实践经验技巧的“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序章”介绍了宋应星与其兄宋应昇、其友凃绍煃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为后面三人对未来抉择的不同埋下伏笔。此外,序章通过老年宋应星将作为发簪的毛笔递给青年宋应星,缓缓引出宋应星著书的始末展开故事,又与舞剧结尾青年宋应星将毛笔还给老年宋应星相呼应,完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第二篇章“赶考”与第三篇章“大考”介绍的是宋应星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的无奈。有评论指出整部舞剧对于科举考试部分的描绘篇幅过大,甚至超过了著书的过程,与《天工开物》主题不符。其实正是因为在一次又一次前往科考的路途中,宋应星对身边所见所闻产生好奇并记录下来,才成就了后来的《天工开物》。舞剧中考场上一张张课桌拼就成了一条大道,年轻的宋应星在这条大道上翻飞跳跃,不也预示着科考成就了铺向完成《天工开物》这部巨作的路吗。主创人员在舞蹈编排上将舞蹈真正融入剧情中,功底扎实的舞蹈演员们用他们轻盈的舞姿和生动的表情为观众传递剧情。 下半场第四篇章的“著书”和第五篇章的“山河”重点描绘了宋应星六试科考皆失利,开始静心于《天工开物》的收集整理和撰写。这部巨作传播了中华科技瑰宝,不仅泽及华夏,更惠及世界。在“著书”篇章里,舞蹈演员们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配合舞台背景将《天工开物》中劳动人民的耕种、缫丝、铸铁、膏液、佳兵等技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青年宋应星在旁边记录,时而与劳动人民互动交流,时而埋头奋笔急书,将宋应星著书过程塑造得更加丰富立体。 结尾里,青年宋应星与老年宋应星携手,背对着观众缓缓走向舞台深处,台前的幕布上以《天工开物》原书为背景,动画宋应星缓缓向观众们踏步而来,这一刻历史和现实遥相呼应,预示着《天工开物》对世人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令观众动容。
民族歌剧的扛鼎之作《八一起义》
2024-09-19
民族歌剧的扛鼎之作《八一起义》 黄国飞   青春版的《八一起义》精彩亮相,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该剧场面宏阔,情感饱满,音乐激昂,振奋人心。精雕细琢的台词,声情并茂的演唱,荡气回肠的情节,匠心独具的画面,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力作。 剧中三线并行交织,讲述南昌起义第一枪的故事。第一条是故事线。作为整部戏的主线,讲述八一起义始末,塑造了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英雄群像,可谓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第二条线是爱情线。表现周恩来、邓颖超之间的“伉俪情深”以及景芸、哑巴历经战火洗礼的爱情。第三条线是友谊线。毛泽东、周恩来的三次“击掌相约”,洋溢着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 该剧是革命精神的当代表达。南昌起义功在第一枪,却不止于第一枪。剧组在深入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将几场起义连起来,将英雄人物周恩来的个人成长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成熟相结合,置于革命历史的洪流看南昌起义,凸显重大深远意义。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歌剧曲调,一咏三叹、优美动人。景芸诉情要枪的唱段,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点题,亲和、感人,更具说服力。《相伴一生》唱词契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用现代语言书写革命岁月的美好感情。唱段“谁来回答?拿什么拯救苦难同胞、苦难的中国,谁能回答?”艺术化地展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大型风情歌舞《赣风》乌鲁木齐震撼上演
2024-09-16
9月14至15日晚,大型风情歌舞《赣风》在新疆乌鲁木齐京剧院上演2场。此次江西省歌舞剧院应邀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2024年援疆省市精品舞台剧目展演”活动,这部充满江西地域特色的舞台剧目,为新疆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标志着集团2024年“文化润疆”项目圆满收官。   自9月5日起,《赣风》已在新疆克州阿图什足球公园、阿克陶县桢中古城、巴仁乡等地演出多场,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 作为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此次在乌鲁木齐市的展演不仅展示了江西丰富的文化底蕴,更加强了两地人民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融合,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意犹未尽。观众张炎表示,“这场表演真的是太震撼了,从灯光的布置到演员们的表演,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从未看过这么好看的演出。”王启月观演后说道:“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歌舞演出,记忆最深的是《鹤舞》这一篇章,演员的服装和肢体表演让我仿佛看到了鄱阳湖畔的白鹤就在眼前。”当地新疆观众阿依努尔·沙塔尔赞扬道:“《滕阁咏叹》使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趣,特别是演出中的诗词吟唱,感受到了王勃的风采。” 集团2024年“文化润疆”活动圆满落幕,但文化的脚步永不停止。未来,集团将通过更多的文化活动促进全国各地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文化润疆,艺术交融|江西省歌舞剧院与克州歌舞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2024-09-12
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活动,促进赣克两地文化互动,9月10日下午,江西省歌舞剧院赴新疆克州与克州歌舞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党委委员、艺术总监林翰出席活动。 林翰在致辞中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不仅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能在艺术创作和演出市场上找到更多的合作点和共赢点,推动赣疆两地艺术事业的共同发展。让文化交流成为友谊的桥梁、合作的纽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克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对江西省歌舞剧院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流,更是一场心灵的共鸣与友谊的升华;赣克两地同胞们以艺术为媒,共话友谊,共谋发展,预祝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克州歌舞团团长布外加尔·胡克西表示,克州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次与江西省歌舞剧院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能增进双方的了解与友谊,更能为两地艺术合作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活动的高潮是两地艺术团体的文化艺术交流表演。江西省歌舞剧院呈现了极具江西地域特色的精彩演出,展现了赣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艺术魅力。克州歌舞团则带来了充满新疆民族风情的表演,展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与豪迈。江西省歌舞剧院与克州歌舞团的这场文化碰撞,不仅是艺术技艺的交流,也是文化思想的碰撞,更是民族精神的交融。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是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以务实举措推动文化润疆工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团队互相学习、交融互通,不仅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使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小木偶 大舞台——江西木偶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绚丽绽放
2024-09-12
9月8日,在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好协会展台前,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音乐缓缓响起。江西省木偶剧团演员们,仿佛一群神奇的魔法师,把每一个杖头木偶演绎得栩栩如生。人与偶完美融合,恰似浑然天成的艺术画卷,其流畅的协调性与生动的感染力,令现场观众沉浸在这美妙的艺术世界中。在众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纷纷点赞声中,“大渊艺站·江西文演海外行”德国巡演,如一场华丽的梦幻之旅,缓缓落下帷幕。 从新维德市恩格斯城堡花园厅、威斯巴登市市民中心,到莱法州州立博物馆、巴德克罗依兹纳赫市的木偶剧艺术博物馆、美因茨安华中文学校,再到美因茨多元文化节,一路演出,一路交流。德国西南广播电视台和威斯巴登信使报对演出活动进行了报道。德国观众,无论老少,皆对江西杖头木偶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深深沉浸在旋律悠扬的音乐、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精彩绝伦的表演之中。每场演出落幕,热烈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久久回荡。众多观众与木偶进行了近距离互动,亲身体验着杖头木偶的神奇操纵之法,心中满是好奇,渴望探寻其内部装置的奥秘。新维德观众说:“整场演出,我深深被木偶表演给迷住了,感觉真人来到我面前,整个人寒毛都竖起来了,太棒了。”美因茨观众说:“这真是一场我前所未见的精彩表演,特别想知道一个木偶是如何做到变脸了八次,感觉太神奇了。” 在美因茨市的德国莱法州州立博物馆,德国莱法州文化国务秘书哈尔德克博士(Dr. Jürgen Hardeck)、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伍鹏飞、教育文化领事唐利文莅临现场观看木偶表演。演出结束后,哈尔德克博士表示:“这是第一次亲身感受木偶艺术,以前在电视上有看过。此次演出非常完美,相信现场观众也是这样认为的。” 在巴特克罗伊茨纳赫演出前,“大渊艺站·江西文演海外行”艺术团一行还参观了当地木偶艺术博物馆,深刻体验到德国木偶艺术与科技、场景、生活的高度融合,为江西木偶艺术发展带来了很多启示与借鉴。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让木偶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另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传统木偶艺术之中,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德国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好协会主席卡斯特(Kurt Karst)表示,得益于2024年3月的江西之行,让我了解到江西木偶文化。感谢江西省外办、江西省对外友协和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对中德文化交流和中德友谊的支持。本次江西省木偶剧团在德国的成功巡演,特别是在美因茨多元文化节上的精彩亮相,让德国本土观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木偶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每一场演出都无与伦比,赢得了广泛赞誉。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好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使者作用,访问江西、了解江西,同时诚邀更多江西艺术代表团来德演出,展示更多绚丽多彩的江西文化和璀璨夺目的中国非遗。 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党委副书记刘小玲表示,应美茵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好协会的盛情邀请,在江西省外办、江西省对外友好协会和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的共同组织协调下,这次“大渊艺站·江西文演海外行”德国巡演活动顺利圆满完成,收获很大。感触最深的是,文化润心、艺术相通,以木偶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在德国,不论是台上演出,还是台下参观交流,大家互动很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浓厚兴趣。中德两国文化有差异更有融合,两国人民都有着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瑰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让我们在相互理解与欣赏中感悟彼此的智慧,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不同文化的彼岸,江西木偶艺术的国际之旅,正是这一交流的生动写照,它将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明交融之路。
江西省歌舞剧院大型风情歌舞《赣风》在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古城、巴仁乡浓情上演
2024-09-09
继大型风情歌舞《赣风》专场慰问演出9月5日晚在克州阿图什市足球公园圆满完成后,集团所属江西省歌舞剧院文化润疆项目这支队伍“马不停蹄”地赶往克州阿克陶县,在当地浓情上演了两场专场演出,送去江西人民的祝福。 阿克陶,位于祖国版图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按柯尔克孜语解释因白色雪峰而得名。这里也被称为是江西的第“101个县”,遥远又亲切。江西与阿克陶的情谊源远流长,江西省自1997年起就开始对口支援新疆阿克陶县,两地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一批批赣鄱儿女,牢记神圣使命,肩负历史重托,用奉献、青春、热血、汗水倾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9月7日下午,江西省歌舞剧院在阿克陶县桢中古城成功上演了大型风情歌舞《赣风》,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与游客前来观赏。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达了对《赣风》的喜爱之情。艾力江·卡斯木表示:“我要对江西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你们不远万里来到阿克陶,带来了如此精彩的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江西文化的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和体验更多不同的文化。” 9月8日下午,江西省歌舞剧院来到阿克陶县驰名中外的“中国巴仁杏之乡”——巴仁乡演出,不仅向当地民族同胞展示了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观众们满怀期待地聚集于此,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宴。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家住阿热买里村的观众说,“我没去过江西,通过这次演出感受到了江西的风情,特别想去江西看看。” 9月14—15日,集团文化润疆项目这支大队伍将赶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届时《赣风》将与您相约乌鲁木齐市京剧院。
江西省图书馆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系列活动——《天工开物》分享会圆满举行
2024-09-08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古籍保护、活化的新途径、新方法,2024年9月7日,江西省图书馆在一楼白鹿厅成功举办“巧夺天工 开物成务”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系列活动——《天工开物》分享会,本次活动由江西文演演出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江西文演文化服务有限公司策划执行。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昌兵,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练红梅出席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厦门大学文学博士、江西省语言学会会长邱尚仁,舞剧《天工开物》总导演、编剧陆川,与江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高澜围绕《天工开物》共同分享探讨,吸引了近800名古籍爱好者和求知者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由高澜馆长为大家“晒”出馆藏珍贵典籍,她介绍:“我馆《天工开物》为民国十八年(1929)武进陶氏涉园石印本。历史的车轮不断翻涌,《天工开物》直至民国时期,又重新被国人重视,出版家陶湘成为了民国年间《天工开物》的最早刊行者。” 此外,现场还展示了明崇祯刻《宋应星四种》珍本古籍,此为江西省图书馆馆藏海内外孤本,分为《论气》《谈天》《野议》《思怜诗》四种,反映了宋应星在自然辨证、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她还介绍了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情况以及省图书馆古籍藏量和古籍活化利用等工作。 在随后的对谈环节,厦门大学文学博士、江西省语言学会会长邱尚仁,舞剧《天工开物》总导演、编剧陆川,以及高澜馆长分别就《天工开物》的历史地位、作者宋应星的精神传承、舞剧创作心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邱尚仁教授深入剖析了宋应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写出《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著的背景,并探讨了新时代传承宋应星《天工开物》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的方法。“宋应星看到了社会制度的弊病,当时的文人基本上都在空谈,社会生活需要的技艺、工艺却无人关心。” 他说:“宋应星生活的奉新,自然生态很好,有许多植物、动物、矿产,进行了很多研究;同时他参加了六次科考,走南闯北,才写出来《天工开物》这部巨著。” “在反复阅读《天工开物》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作者的灵魂,有独立的精神。我觉得我们选对了题材,宋应星和《天工开物》这本书一直在精神上给我们滋养,在创作上给我们灵感。”陆川导演分享了选择宋应星作为舞剧主题的原因,以及从现代角度看这部舞剧的新感触。他详细阐述了舞剧《天工开物》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台审美,展现古籍背后的匠心传承与创意涌动。 随后,马蛟龙、吕科镝、刘敬、姚亮等舞剧主演团队上台,结合自身在舞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分享了如何用舞姿刻画数百年前古人肖像的经验,并举例说明了舞剧中的精彩场景。 本次《天工开物》分享会是全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有益尝试,旨在充分运用馆藏典籍表达历史厚重。同时,结合陆川导演的舞剧《天工开物》的艺术创作,让不同的读者观众群体可以用潮流时尚的方式去多维度的了解、体悟、感受宋应星的自然、科技、人文、哲学理念与思想。
演出资讯
星光灿烂
荣誉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