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同志1956年9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山下乡当过知青队队长;1981年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化学系毕业后担任过中学教师、团委书记、副校长、党支部书记;1990年1月调入地(市)委组织部工作,先后任副科级组织员、知工办副主任、组织员办副主任 、主任;2000年9月起先后任中共峡江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年6月任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2011年11月任中共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2014年1月兼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2014年2月23日,因连续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曾建同志参加工作四十年中,从事组织工作逾二十年,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始终发扬和践行井冈山精神,始终保持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对工作“安、专、迷”,是组织工作干部的优秀代表。
红色土壤培植了忠诚信念
曾建生活工作的井冈大地,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是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4.8万余人。
一个细节让曾建的妹妹曾华至今难忘。“小时候,每逢假期,哥哥会带我们去几十里外的姑姑家住些日子。每次,哥哥都要带着我们到与姑姑家一山之隔的一个墓地拔草、扫墓。”
长大后曾华才知道,那是张龙秀烈士的墓。张龙秀的儿子陈正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新中国首任江西省委书记。敌人抓住张龙秀,用梭镖在她身上刺了28个洞,威逼她劝陈正人投降,张龙秀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曾华说,哥哥上学时喜欢看张思德、雷锋、邱少云等英雄模范的传记,家里有很多这样的书,他不仅自己看,还给兄妹们讲。
正是这些红色的点滴记忆,奠定了曾建忠诚信仰的思想根基。这种红色精神在他稚嫩的心田播种生长,成为他一生追寻的方向。
“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曾建是其中一个。”江西干部学院教师朱雪冬说,曾建去世后,江西干部学院在该院的经典课程“井冈山精神代代传”中,新增加了曾建的先进事迹。
历史与现实血脉相通。“在授课中,我们发现,年龄相距近半个世纪,曾建和中组部原副部长、井冈山女红军曾志老大姐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朱雪冬说。
一次,女儿陶斯亮问曾志:“如果让您再选择一次,您选什么样的男人?”她认认真真地考虑了一会说:“他首先必须是共产党员!”曾志在井冈山有一个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儿子,直到2000年儿子去世,依然是农村户口。
同样,女儿到了找对象的年纪,曾建只有一个要求:必须是共产党员。曾建的弟弟妹妹下岗,但他从不拿手中的权力为亲人谋取半点好处。
曾建把忠诚融入血脉,将信仰刻在心间。有老领导曾开玩笑地评价说:“他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很多同事则在背后叫他“曾克思”。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有共同的成分。“井冈山精神的孕育滋养,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成为了曾建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的重要力量源泉。”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
良好的家风塑造了高尚人格
“对事业执著投入、严谨认真的家风,塑造了曾建高尚的品格。”熟悉曾建的人都这样说。
曾建的母亲刘樟英曾担任过遂川县政协副主席,是两届全国“三八”红旗手。“妈妈是个工作不要命的人,生了我们兄妹四人,总共休息了不到一个月。”曾华说。
“曾建的先进事迹,像极了他的母亲!”井冈山报记者严爱群在整理报社历史资料时发现,1980年,井冈山报的前身《吉安通讯》曾对刘樟英的先进事迹进行过报道。这篇《我们的贴心书记》的报道,记录了刘樟英爱民为民的几个故事:当时,刘樟英任遂川县枚江公社党委书记,听说一个群众得了肝炎,她步行十多里给送去草药;看见五保户拄着拐杖捡柴,她就挑了好几担稻秆给送去;群众房子失火,她跑去安慰,并发动大家进行捐助,帮助重建了家园。
在曾华眼里,母亲对兄妹四人要求很严格。“妈妈不让我们随她住在乡镇里,专门给我们在村里租房住,并让我们从小学会养猪养鸭,自食其力来赚学费。”
几十年来,全家一直有个规矩:每年大年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家庭会,逐个汇报一年来的成绩,畅谈来年的打算。这个看似平常的惯例,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不能混日子、也不敢混日子。
这样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兄妹四人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曾建。工作后,曾建常说,“宁可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做人要清白,尤其是当干部,更要勤政廉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市政府搬进新办公楼时,因为重病在身,为了在电梯停运时好走楼梯加班,曾建要求把原本安排在8楼的人社局换到低层。
当别人为春节能放假休息高兴时,曾建却在家里总念叨着怎么还不到上班时间。
当生命的最后时刻,从昏迷中被抢救过来,曾建听说身边医务人员中有位从省城请来的医学博士,他忘了病痛,转而介绍起吉安的引才政策,邀请这名博士到市里新建成的医院工作。
1997年,曾建的弟弟下岗,弟媳又没工作。后来,大妹也下岗了,妹夫收入微薄,迫于生计,姐姐就去农贸市场卖菜。曾建只是在生活上接济、帮助,并没有帮着安排工作,对此,家人都表示了理解。
由于家人的支持,当有亲戚来找曾建安排工作时,曾建就毅然拒绝:“我帮也帮不了。你去看看,我的大妹妹还在农贸市场卖菜呢!”此后,渐渐就没有亲戚来托他办事。
严格的“修炼”成就了崇高品质
哪怕白天的工作再累,曾建晚上一定会抽出时间读书、思考。他不打扑克,不玩麻将,春节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却在家里看《资本论》。曾建的办公室、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还有一摞摞报纸,上面满是勾勾画画。全家都跟着曾建养成了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如果说家风和历史的积淀铺就了曾建的精神底色,那么,他的自我严格“修炼”,则更加锤炼、升华了他的党性。
曾建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13年,分管组织工作5年。身处组织系统这个好环境,曾建更加注重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格锤炼党性。他先后参与并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内重大主题教育活动,自己认真加强学习锻炼,让自身的党性修养得到了彻底的洗礼。
通过理论武装头脑,曾建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曾建身边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他的座右铭:“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生病住院,曾建努力悄悄地不告诉同事、朋友。偶尔有熟人知道了前来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当面推不掉的,事后他就附上一封感谢信,和慰问金一起退回去。
在峡江工作时,爱人去峡江县看望他,曾建硬让爱人乘三轮车从车站到县委。一位亲戚要到老家遂川县当县长,曾建连忙赶回老家召集全家开会,要求不许找亲戚办任何私事。
在市工信委任职时,曾有一个企业老板塞给他50万元,提出要给单位作为公用经费,希望能拿到国家相关补贴项目,被他严词拒绝。
树高千尺有其根,江流万里有其源。曾建的先进不是偶然,正是厚实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自我的从严修炼,塑造了曾建。而这无疑对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深学细照 让信仰在细微处得到彰显”
曾建一心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仍带病工作,这种内生而持久的动力,正是源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吉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音感慨地说,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当初在党旗下发出的庄严誓言,这决定着其一生的底色和亮度。信念坚定,才能发自内心地爱岗敬业,对待工作才会任劳任怨。江西丰城市人社局党组书记邹节鹤说,曾建同志的人生足迹,向我们诠释了这个真理:人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来自于强健的体魄,而是来自坚定的信念。
对标先进,深学细照。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孙刚说,向曾建学习,首先得学习他如何培养、浇灌直至建立起知行合一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并让这种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委组织部支凤翔说,要学习曾建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一个领导干部越注重学习,他的知识结构和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越会超出直接经验的限制;他的眼界和思想境界,就会变得更大气、更宽厚、更睿智。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左春艳说,曾建的事迹并非轰轰烈烈难以复制,而是“滴水”小事汇成的“涌泉”事迹,对当下干部增强理想信念、改进作风,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吉林省通化县委组织部韩文利说,只有把理想信念融于工作和生活的每件小事、每个细微处当中,才能真正树立党员干部的好形象。
“笃行力践 让先进在一以贯之中得到彰显”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曾指出:“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这对于学习曾建先进事迹同样适用。
曾建一以贯之的精神带给广大党员干部强烈震撼。山东省章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高峰说,曾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攻坚克难出色完成;无论是对下属还是家人,几十年来他都严格要求。这种一以贯之的坚守,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品格,是一种觉悟,是一种境界,需要用心体悟、笃力践行。贵州黔东南州委组织部许安文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步入尾声,越是到活动的最后环节,越要一鼓作气、敬终如始。要构建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使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不断档”。
学习榜样,就要思想上真触动、行动上真落实。学习了曾建的先进事迹,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组织委员陈爱娣找到了差距,那就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守岗位的最后一班岗,攻坚克难的最后一把劲。湖南省浏阳市委组织部的何勇说,作为组织干部队伍中的新兵,要主动向标兵对齐,把曾建的精神转化为日常工作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知行合一 让作风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得到淬炼”
作风建设重在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解决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
百炼方可成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昀献指出,领导干部对群众有感情,群众就会把他当贴心人,有话对他说、有苦对他诉、有难向他讲。群众越信任,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也就越深。这是个良性的互动。因此,领导干部要积极投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农村,也要到厂矿、企业中去,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砥砺意志、增长才干、推动发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湖北省云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小冰说,作风和能力犹如雄鹰之双翅,只有历经风雨磨练才能直上云霄。作为组织部门,必须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把干部放到基层大熔炉中进行锤炼,让他们磨练意志,培养本领。
“服务群众需练就一副好肚肠。”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委组织部赵晓东说,曾建每做一件事情,都无异于在充当“吃螃蟹的人”。践行群众路线,老百姓需要的是作风好、能干事的党员干部,而不是空有理论却什么骨头都啃不下来的“漂流瓶”。为此,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服务能力,不仅要想群众之所想,还要善于为群众解难题,这样才能把先锋模范形象进一步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