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客户端》:敢为不同!陆川首部舞剧《天工开物》国庆期间舞动京城
2024-09-30 点击 : 0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9月29日,陆川导演首部舞剧《天工开物》全国巡演发布会在京举办,主创团队与热心观众、媒体代表亲密互动。10月3日至4日,舞剧《天工开物》将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3场,用舞台艺术展现中国智慧,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同场还举行了陆川电影新作《749局》全国首映礼。这两部作品,一部融合科技与舞蹈,一部集科幻与冒险于一体,共同展现了导演陆川对“敢为不同”的执着追求。

从电影艺术跨界到舞台艺术,舞剧《天工开物》超越传统舞剧固有的表达形式和一贯的叙事方法,以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著书《天工开物》为内容题材,融合舞台、影像、科技等多维艺术表达形式,通过“乃粒”“乃服”“曲蘖”“冶铸”等篇章,以东方美学视角,将“一页白纸”“一段文字”“一幅绘画”等元素巧妙融合,最终组成一本巨大的书卷,生动再现了《天工开物》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装置之美、技术之美、工艺之美,以及宋应星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艺术体验。

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舞剧《天工开物》由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新余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线制作运营,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西文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共分宜县委宣传部支持,目前已成功入选“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

盛世华诞,举国同庆。舞剧《天工开物》此次进京演出,不仅是通过舞蹈向祖国75周年华诞献礼,还希望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翻开一本影响世界的中国科技典籍,让观众感受“敢为不同”的信念之美,体会中国智慧的独特魅力。陆川表示,“科学精神”和“民族自信”是这部剧的创作立意,通过宋应星“敢为不同”人生追求与《天工开物》中的科学技术之美结合,展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

《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则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人生的前45年,宋应星有志于科举入仕,苦考6次不第。虽然每一次都落第而返,但宋应星却满载而归。6次水陆兼具、长途跋涉的赶考,让他得以走访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实地考察生产现场、手工作坊,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有透彻的观察。脱下长衫,宋应星用双足丈量大地,潜心研究当时的劳动生产工艺。从一页纸、一行字,再到10万字、123幅插画、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多个行业科学数据……他将中国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几千年来的实践技巧,记录于《天工开物》,很多生产技术沿用至今,甚至对亚洲、欧洲各国影响极深,代表着当时世界科学文明的最高水平。

“为把宋应星塑造得更立体、真实,我挖掘人性层面,比如他有豁达、乐观的一面,也有彷徨、脆弱的一面,这样会让他更接地气。这种处理方式借鉴了西方戏剧对人性深度的探究,同时避免将历史人物塑造得过于高大和完美,从而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在塑造宋应星人物形式时,我特别注重展现他的成长和心路历程。从青春烂漫到经历彷徨与绝望,再到重新找到人生方向,这样的故事线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他的坚韧和智慧,以及他对科学和工艺的追求。”陆川谈道,他想给观众传递的宋应星形象是一个真实、立体且充满智慧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和工艺家,更是一个勇敢面对困境、不断探索的人。他在《天工开物》里赞美工匠、劳动和创造,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希望观众在看这部舞剧时,能感受到这种滚烫的情感,感受到他对国家、民族、科学的热爱。

整部舞剧从编舞、叙述、音乐、舞台设计等各方面,都紧扣明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以全书重要篇章及生动插图,作为舞剧各篇章主题与情感推进的线索,采用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将农民耕种、织女养蚕、工人冶炼等人民劳作群像融入舞蹈的编创,从劳作中提取出的种种动作,凝练、升华为舞者的形体和舞蹈语言,展现极致的明制之美,描绘一幅承载着明代文化精髓的画卷。

舞剧《天工开物》的全明星创作团队引人瞩目,不仅邀请了著名导演陆川担任总导演、编剧,高燕、孟可担任总编导,还集结了作曲家吕亮、服装设计阳东霖、舞美设计罗亚卓,视觉设计包尔温等众多业内精英。北京场的演出更是阵容豪华,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4位杰出舞蹈演员吕科镝、马蛟龙、刘敬、姚亮担任主演,为观众带来一场极致的舞蹈盛宴。

自5月底预演以来,舞剧《天工开物》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7月起,该剧正式开启全国巡演,先后在厦门、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南昌、南宁等城市成功举办了17场演出,赢得了广泛好评。巡演期间,该剧全网曝光量超过3亿,总观演人次超过20000,其中杭州站、南昌站更是盛况空前,上座率达到了100%,连续4场售罄,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有望成为中国文化演艺市场又一部现象级舞剧。